当前位置: 首页 > 课题研讨 > 德育如何关怀手机生活——十省份农村初中生网络生活样态调研报告

德育如何关怀手机生活——十省份农村初中生网络生活样态调研报告

2014年11月03日 09:09:19 来源:来源:中国教育报 访问量:247
  德育如何关怀手机生活

  ——十省份农村初中生网络生活样态调研报告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李书华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以其难以抗拒的魅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生。目前,我国形成了一个未成年人网民群体,由于上网成本及技术门槛的不断降低,比城市学生稍晚一步走向网络的农村学生上网人数急剧增长,上网成为他们有一定频率的、可持续性的生活样态,对他们的成长产生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此,学校德育时空发生很大改变。

  本次调研深入探究我国学生网络生活的基本状况,进一步思考和解决在信息网络环境下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促进学校德育主动关怀学生的网络生活,回应社会网络化趋势给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此次调研按照东部、东北、中部、西部四大地区分布,从广东、山东、吉林、黑龙江、河北、湖南、湖北、安徽、广西、重庆10个省份分层选取14所农村初中一至三年级学生为对象进行问卷调研,并辅之以班级现场访谈,学生、教师电话或QQ个别访谈方式进行调研。共回收有效问卷1125份。有效样本中,男性占54.4%、女性占45.6%;家庭居住地为村镇占83.3%、县城占16.7%,由此保证学生取样的主体性。深度访谈从2012年开始,全部调研工作于20136月完成。

  调查结果

  学校德育对学生网络生活的关怀指导滞后

  调研发现,使用手机上网成为学生比较显著的网络生活形态或样式。学生网络行为尚存诸多偏差和潜在风险,而学校德育对学生网络生活的关怀指导还比较滞后,整体上对学生网络生活的影响力较弱。

  学生年级越高,越热衷手机上网

  调研表明,学生使用手机上网不仅人数剧增,且需求随年级的升高而不断增大。

  从上网地点选项看,学生首选上网地点最多的是家里,手机紧随其后。深度访谈发现,随着手机性价比逐渐提高和移动网络技术普及,手机赢得经济欠发达地区且迫切需要网络传媒的学生的特别喜爱。学生手机上网各地区的排序关系为:东部、中部、东北、西部在家里上网的比率逐渐下降,而用手机上网的比率逐渐上升。这可能是由于经济相对不发达地区的学生家庭一般不具备上网条件和上网费用容易受到限制等原因,经济发达地区手机上网比例相对更高。(见图1

  

  本次调研发现,对于我特别喜欢手机上网选项,随年级的增高,完全符合这个心理倾向的学生逐渐增加,完全不符合这个心理倾向的学生则逐渐减少。(见图2)这表明,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生更倾向于用手机上网。班级现场访谈发现,随着上网设备升级,70%以上的学生承认自己和自己的朋友使用手机上网。这可能是由于随着年龄增长,学生越加需要有自己的独立空间,通过手机QQ、微信交流更加方便与私密。手机上网的私人化、个性化优势,使学生上网的渴望迅速得以实现,从而迅速成为学生比较显著的网络生活样态。

  

  网络沉迷倾向随年级上升变严重

  调研结果表明,学生的网络行为呈现出一些偏差,其中,一些是老问题,一些是新问题。

  第一,沉迷有加。本次调研结果表明,学生网络沉迷倾向有随年级上升的趋势。我们于20123月完成的学生网络生活状况调研发现,随着学生对网络的深入接触,学生每次上网的平均时间随年级升高而上升。学生到初中后,对网络的依恋和渴望日渐加重。本次调研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这种状况。

  本次调研进一步发现,学生对上网有强烈的渴望或冲动,不仅想方设法上网,还强烈地期待再次上网。从班级现场访谈中发现,14.7%的学生明明知道作业没做完或该睡觉了,仍忍不住还要上网,并很难停下来;相当一部分学生提出希望家长给自己交网费学校增加电子教室开放的时间;一些学生由于沉迷网络和过度使用手机QQ、微信与人交往,而忽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沟通,出现与周围同伴明显不合群或经常发生人际冲突等情绪问题,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以及师生关系中不和谐因素明显增加。

  第二,玩网为主。本次调研发现,学生上网更多的是以娱乐为目的,很少考虑用于辅助当前的学习,大部分学生随大溜玩网上瘾,而用网不足。有的学生最初上网是为查找学习资料,但随着时间推移,便不自觉地偏离学习目标。很多学生无意中被一些无多大用处的娱乐性信息甚至色情信息引诱,直至沉迷其中,学习成绩很快下滑。

  调研发现,完全符合我觉得上网对我的学习有帮助感受的学生随年级的升高而减少,卡方检验差异显著。在对手机上网我的首选是……”问题的回答中,聊天交友、听音乐、玩游戏占主导地位,而查阅学习资料在其后。(见图3

  

  调研结果还显示,学生对我在网上和父母沟通选项做出肯定选择的比例是17.8%,对我在网上和老师沟通选项做出肯定选择的比例是13.9%。学生较少用网络来做、进行亲子交流,而更多地沉迷其中逗趣找乐

  深度访谈发现,学生使用手机时间一般夜晚多于白天,深夜时间较多。在访谈中,大部分教师认为,学生持手机上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学习生活的正常状态,良好的教学生态发生重大改变。很多学生自从有了手机便如同上瘾了一般,心思全在手机上。在班级现场访谈中发现,16.1%的同学表示自己上课时手机也是在线状态在课堂上收到发来的手机QQ信息12.9%的学生表示自己人在课堂心在网;部分学生甚至在课上用手机玩游戏、下载图片等。

  第三,法律意识淡漠。数据显示,完全不符合发现别人的账号密码显示在公共计算机上,我会登录进去看看选项的学生,随年级的升高而减少,表明此类不文明行为有随年龄增长而增多的趋势。班级现场访谈发现,17.1%的学生认为通过盗版、破解密码、盗号等行为,降低使用成本,甚至下载应用不用付费是件很开心的事11.5%的学生见到过有同学将不文明的图片和视频上传到校园网,有同学在校园网上散布谣言等。可见,长期沉迷于网络的学生,在行为特点上显露出缺乏约束、随心所欲、网络道德法纪意识淡漠的特征。

  第四,对迷信内容好奇。数据显示,完全符合我对网上有关星座和运程方面的信息很感兴趣的学生随年级的升高而增加,完全不符合这个行为倾向的学生随年级的升高而减少。访谈发现,29.7%的初中生表示对网上有关星座和运程方面的信息很感兴趣。这反映出学生具有好奇网络迷信的行为倾向。

  第五,通过网络与异性交往的愿望强烈。本研究在样本学校及问卷调研中征集到学生的QQ号,按四大区域随机抽取每个地区各10名学生,分别查找到他们的网名,同时研究者通过隐藏身份加入某校毕业生QQ群中了解学生的网名情况。结果发现,各地区各有多名学生的QQ网名包含男女同学间的爱慕之词,其中夹杂着情感上的困惑、迷茫,例如好吧,我爱你你舍得离,我不舍得弃心碎了……”,从中体现出处于性意识萌动期的学生,在网络生活中表达着对异性的关注,以及通过网络结交异性朋友的强烈渴望。

  学校德育对学生网络生活影响力较弱

  这里所说的影响力,是指学校德育能够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关怀、指导、规范、转变学生在使用互联网过程中的思想意识和行为的能力。调研结果表明,学校德育对学生网络生活的关怀指导性、规范性还处于比较弱的状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关怀指导缺失。几年来,我们在系统调研基础上,认定学校德育在学生网络生活中存在着引领不到位或不同轨的问题,本次调研结果表明,这种状况多年来没有实质性的改善。学生对学校给我们专门讲过上网应该注意的事情,或班主任曾和我们一起分析上网的利弊得失问题做出肯定回答的比例不足2/3,这反映出学校德育在关怀指导学生网络生活方面存在缺失。调研表明,目前很多农村初中学校信息课达不到足时足质的要求,成人对学生网络生活的指导,往往只是停留在片面强调不能影响学习影响视力的较低层面。

  第二,学生远离校园网。调研结果表明,学生对校园网的兴趣在逐渐减弱。完全不符合我上校园网选项的学生随年级的升高而增加,且卡方检验差异显著;而完全符合学校校园网上有我感兴趣的内容选项的学生随年级的升高而下降,完全不符合这个选项的学生随年级升高而增加,且卡方检验差异显著。(见图4

  

  这表明,农村初中学校校园网对学生网络生活的影响力远未形成。其中,校园网的内容与学生生活不贴切,严重脱离学生健康成长需求是主因。深度访谈发现,有69.2%的学生反映校园网上很多内容都是宣传学校的,过多的学校政策等充斥网上,有些内容甚至是垃圾文件。还有学生认为校园网上有很多内容是知识说教。有7.8%的学生反对将考试成绩和学生的违纪情况公布在校园网上。深度访谈结果还表明,很多校园网站还是静态页面的制作,而拥有后台数据库的个性化交互界面、能够结合学生现实学习生活进行网上人际互动交流、提供个性化学习指导的少之又少。

  第三,对于手机上网引发的新问题对策单一。学生手机上网问题,受到社会、家庭的极大关注,对策探寻成为焦点,而监管学生用手机上网的难度远超过用台式电脑上网。目前,对于学生手机上网,学校大都在围追堵截,而对学生手机上网引发的新问题缺乏对策。

  上学、上课让不让学生带手机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学校,有学校开启手机信号屏蔽器,又担心辐射会影响学生身体健康;一些学校对学生的手机使用做出制度性规定,限制手机使用的时间、地点,尽力维护正常的教学环境,但仍显得苍白无力。

  对策建议

  形成以关怀为核心的网络生活引领模式

  对学生网络生活的指导亟须形成以关怀为核心的网络生活引领模式,让德育关怀真正触及学生的网络生活。

  引领学生构建有意义的手机网络生活

  面对学生热衷手机上网的现状,我们需要从优势视角出发,既应看到手机上网对农村中学生生活、学业带来的消极影响以及给学生心理、精神上带来的潜在风险,同时也应看到学生通过手机上网获得的实际体验中也蕴含着一定的积极意义,特别是手机网络极大地填补了农村中学生枯燥乏味的闲暇生活,从而尊重学生使用手机网络的迫切期待。互联网是属于全人类的,在手机快速普及成为生活必需品的时代,同样赋予了每位农村中学生使用手机上网的权利。目前,数字鸿沟已成为大家普遍关注的社会现象,而缝合数字鸿沟的关键在缝合使用鸿沟。受环境和经济条件制约,农村中学生在掌握电脑操作技术和获取信息能力方面与城市学生无疑存在客观上的差距,而在信息能决定一切的时代,这无疑会造成农村中学生个人发展的先天不足。如果我们一如既往地采用围追堵截的办法,不仅不利于填平这种数字使用鸿沟,连他们现有的一点权利都将面临被削弱的威胁,令他们各种发展机遇大为减少。在信息化进程中,我们应该做的是以农村中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学习成长方式转变,深入考虑怎样帮助他们正确利用手机网络,而不是强制他们拒绝甚至放弃手机上网。当然,学校德育的职责是积极规避学生使用手机上网过程中的种种潜在风险,帮助使用手机上网的学生,自觉抵制来自不良信息的教唆、引诱和伤害,自觉遵守网络道德法纪,抵制查阅浏览色情信息、攻击谩骂他人、窃取他人隐私等不良行为,逐步形成农村中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的预防调控机制,同时发现并培养在驾驭和掌控互联网方面具有非凡才能的学生,帮助他们建构有意义的手机网络生活和积极的手机网络行为特征,让他们在网上的生活更加健康。

  用网成为学生网络生活的主流

  知识经济时代,是以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各种信息的迅速收集、处理为显著特征的,这必然要求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的操作应用技术,并拥有足够的理智和智慧,将这种技术和相应的操作程序作为工具来使用,将网络用于有用之途,从而扭转学生玩网有瘾用网不足的状况。

  根据这项要求,首先,应该尽快将农村初中计算机及网络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列入考试科目,考试内容充分体现应用性、操作性。通过这门课,教会学生主动将互联网应用于当前各种学习生活以及快捷地进行师生、同伴、亲子互动交流中;引导学生上网前定好上网目标和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并根据完成的任务,合理安排上网时间长度,不被中途出现的其他无关信息所干扰;引导学生利用手机的多功能、虚拟化、多媒体化特征,个性化地生产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方面的信息并进行传播交流互动,利用手机的便携性、即时性和多媒介融合的属性,能够在第一时间向师长家长表达自己在学习生活上的困惑、疑难和需求。

  其次,应对教师应用网络的能力提出明确要求。现在很多教师的网络技术水平和应用网络的能力还不如学生,由此造成对学生网络生活引导不到位。更值得注意的是,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并不喜欢上网,有的教师上网也和学生一样看电影、玩游戏等,学生在论坛发帖子,在博客上发链接等,教师对此毫不了解。可以说,提升教师用网的意识和教师指导学生用网的能力是一个关键问题。

  让校园网成为学生上网首选

  大部分农村学校缺乏的并不是改变学生网络偏差行为的勇气(如购买金属探测器进班级随机抽查),而是缺乏可以改变学生网络行为的力量,即对学生网络生活的关怀指导性、规范性和影响力不足。改善农村中学生网络偏差行为的主要路径,就是提升学校德育对学生网络生活的指导性、规范性和影响力,而这种关怀指导性、规范性和影响力,完全可以通过学校校园网德育平台的建设得以提升。学校德育可以通过校园网德育平台建设,科学引领学生网络生活,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网络生活的指导和引领。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与互联网有关的各种新技术的兴起以及新兴网络平台的推出,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改革创新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学校德育完全可以通过校园网德育平台的建设,营造出一个学校、家庭和社区三位一体的立体化德育空间,充分利用网络的隐蔽性、良好的互动性,搭建网络心理沟通桥梁,为学生疏导不良情绪,纠正错误想法,解决他们现实和网络生活中的疑难问题,成为农村中学生心中的网络精神家园、学习成长的生命驿站,从而彰显网络育人的强大优势,唱响网上德育主旋律,为学校实现立德树人的办学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本报告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国研系列小型调研项目2012年度农村中小学生网络行为深度访谈报告课题成果,课题批准号为GY2012XD48,课题负责人为李书华,课题组专家为田国秀、杨润勇、王希华等   

编辑:保德四中校委会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保德县第四中学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