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漫谈教育 > 整体谋划全面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整体谋划全面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2014年12月21日 22:29:40 访问量:279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一)
整体谋划全面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浏览字体:   
2014-12-19
来源 综改司
 

  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

  增加有关学科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比重。在义务教育阶段,通过修订相关学科教材,进一步丰富教材中有关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在语文、历史、德育等相关学科教材中,主要通过古诗文选篇、史料精选、题材选择、活动设计等落实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要求。在高等学校统一推广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国文化概论》等。

  加强职业学校传统文化相关专业标准建设。2014年,面向中等职业学校发布了民族美术、民间传统工艺、民族服装与服饰、民族民居装饰、民族音乐与舞蹈、民族织绣等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类专业教学标准。同时,积极引导职业学校依据相关专业教学标准,完善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推进传统文化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服务民族特色文化产业转型升级。

  启动“中华经典资源库”项目建设工作。遴选体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经典诗文及反映各民族文化的优秀篇章,邀请当代名家通过诵读、书写、讲解的视频方式予以展现并制作成库,为中小学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以及全球中华文化和汉语爱好者服务并免费使用。“中华经典资源库”第一期项目以语文课程标准中部分推荐背诵篇目(约80篇)和反映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经典诗文(约40篇)为主要制作内容,目前已基本完成。

  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师资队伍水平

  在教师考核评价、评奖评优中增加传统文化指标比重。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高等学校青年教师培养计划”等各类人才计划,以及“万人计划”教学名师评选中,增加传统文化教学和研究人才比重,培养和造就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在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内容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比重。

  在职业学校推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双向进入”制度。推动职业学校通过聘请民间艺人、技艺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方式参与教学与专业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首批100个示范专业点的116位专业带头人中,有46位技艺大师、44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传承人和15位民族艺人。其中,90%以上的专业点设立了技艺指导大师特设岗位,30%的院校开设了“大师工作室”。

  在各级各类学校教师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专题培训。在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研修、高校辅导员骨干培训中加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比重。在中小学教师“国培计划”、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和农村幼儿园园长研修培训计划、职业学校教师和校长素质提高计划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训内容,提高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能力。

  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教育主题活动

  在全国高校组织开展“文化根•民族魂•中国梦——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活动期间,在《光明日报》开辟“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校园巡礼”“难忘师恩”等栏目,先后报道了30余所学校的典型事迹和先进经验,如“北京大学和《新青年》”“上大学先读《大学》——从新生暑假作业看中山大学经典阅读”等,在高校师生和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

  联合中央电视台举办“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和“中国成语大会”。首届汉字听写大会电视观众累计超过6.7亿人次,引发社会各界对汉字书写及文化传承的强烈反响和广泛关注。成语大会通过“解词”方式和轻松愉悦的竞赛形式向观众传递成语之美,展现成语浓缩的中华文化智慧,彰显民族文化自信和国家的文化自觉,播出后反响强烈,累计收视人数达5.59亿。

  构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阵地

  成立全国高校校园网站联盟。充分发挥联盟的组织引领作用,努力占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阵地。目前,联盟总成员单位达342个,范围覆盖26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

  开展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试点。在清华大学等7所高校启动实施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专项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建设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培育学生网络社团和骨干,推动学生网络文化产品创作、孵化和推广,搭建适合学生特点的网络平台。目前,已有137所高校参与工作室建设。

  成立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统筹整合全国高校博物馆资源,推动高校博物馆充分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目前,联盟已有80余家成员高校,举办近千次宣传教育活动,参观人数达300万人次。

编辑:尚爱成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保德县第四中学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