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百味 > 循道而行,返璞归真——读曹明生散文集《老子西行》

循道而行,返璞归真——读曹明生散文集《老子西行》

2014年11月11日 10:11:02 访问量:275
循道而行,返璞归真——读曹明生散文集《老子西行》
 
作者:彭图  2014-7-1 10:06:30
    读明生散文,第一篇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他的《夜宿古寺》。看他在文中谈禅论道,妙悟人生,很是新鲜,至今仍记其大概。
    正是从这篇《夜宿古寺》,明生开始了他的文化散文之旅。这篇散文写于1999年,最初发表于2000年《五台山》杂志第一期,后《黄河》杂志转发。2002年,《夜宿古寺》获全国“难忘五台山”散文大赛一等奖。这次征文,梁衡、蒋子龙、冯骥才、杜导正、高洪波、文洁若等名家都参加了,明生的《夜宿古寺》能在高手林立的征文中脱颖而出,获一等奖,可见这篇散文境界不俗。
    《夜宿古寺》最初发表时的副标题为“人生感悟系列之一”,说明在写这篇散文之时,明生已经有了写系列散文的计划,之后,他果然就推出了《佛缘》、《朝圣者》、《迷与悟》以及后来的《老子西行》等一系列文化散文,而这些散文的基调在《夜宿古寺》中已经奠定,这就是这篇散文中所说的“身在苦海,心存佛境。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具体而言,就是“以儒家的精神立身,以道家的思维处世,以佛家的思想修行。”看他在散文中旁征博引、引经据典的随手摭拾,可以见出他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在读了大量典籍后思考的结果。
    儒家的精神是积极入世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正是这种知不可为而强为之,屡败屡战的进取精神,才使中华文明能延续数千年而不衰。而峣峣者易折,皎皎者易污,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所以道家提出“柔弱胜刚强”,道家的思维是种辩证的思维,有无相长,祸福相倚;“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儒家教人忠孝节义,保家卫国,要有进取精神;道家让人远是非,知进退,如果单从个人立身、处世的修养上讲,儒道互补,有益于身心。佛家的思想是种出世的思想,“滚滚红尘,红尘滚滚”,无非人心的幻化,它年黄土垅头埋白骨,今宵红绡帐里卧鸳鸯。世事就是一枚风月宝鉴。认清了这些,看空了这些,色空、性空、理空,就可进入佛家寂灭涅槃的清凉境界。儒家让人修身,道家让人养性,佛家让人修心,明生认为:“顿悟成佛也好,得道成仙也罢,它们追求的结果不同,但过程一致,就是修身养性、积德行善,追求一种人生的境界,而人生的意义不就是在过程中吗?”
    人生的意义是一种过程,是一种不断探索,不断追求的过程,朝闻道,夕死可矣。高山仰止,景行行之,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明生说:“在这个世界上,人活得很沉重,为了求取功名,却被虚荣奴役一生;我们苦苦追求为之毕生奋斗的东西,蓦然回首,发现原来一文不值,一个声音在灵魂深处呐喊:怎样生存,才是存在?如何活着,才算活过?!”(《夜宿古寺》);“进入二十世纪,人类对自然的征服可谓达到了顶峰,人们恨不得把地球上每一寸土地都开发出来,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可人类得到幸福了吗?“电话网络能沟通世界,能沟通心灵吗?地球变小了,空间距离近了,可为何人与人心灵的距离却远了?为什么幸福的东西越多,而幸福感却越来越少?”“高科技为人类代劳了一切之后,人还需要做什么?人还会做什么?人的价值又在哪里?”(《老子西行》)
    在这本散文集中,这样的质询随处可见。《老子西行》穿越时空,演绎了一场老子骑着青牛出函谷关之后,进入现代文明城市,目睹生态破坏,人心不古,心灵荒漠,与杞人博士一番古今对话场景,提出了一系列哲学新命题。读着明生的《老子西行》,循着这些问题,我想到一些另外的东西,这另外的东西,一个是在二十世纪末时出现的所谓“熵”的世界观,一个是明生早期的一些作品。
    “熵”指的是物质系统的热力学函数——在整个宇宙当中,当一种物质转化成另外一种物质之后,不仅不可逆转物质形态,而且,会有越来越多的能量不能转化为功。表面上看熵在增加,但是其功则在耗散和消失。美国作家托马斯•品钦将熵运用到社会学中,他认为人类社会已进入一个混乱无序的状态。随着人类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及文明程度的提高,高科技生产的大量人类制造化工产品、能源产品转化成不能逆转的东西,一经使用,不可能再变成有利的东西,电子垃圾、信息垃圾、塑料和建筑垃圾甚至是太空垃圾越来越多,污染越来越严重,在一种缓慢的熵值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人类本以为生活越来越方便和舒适了,实际上却在逐步地走向一个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化的热寂死亡状态。
    上面所引明生那些质询,不正体现了这种熵的世界观吗?不管明生受没受过这种熵的世界观的影响,事实是这种熵的世界观所以在二十世纪末的的中国出现与为人所乐道,因为它切中了当时乃至今天中国社会混乱状态的脉搏。随着二十世纪末的苏东剧变,冷战结束,中国改革开放中,摸着石头过河,片面追求经济高速发展,片面追求GDP,有水快流,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和环境的严重污染,官场腐败,贪贿横行,贫富差距的越拉越大,老百姓生存状态持续恶化;而全方位的向西方资本主义学习,思想界的全盘西化,又放开闸门让西方奢糜文化汹涌而入,一切向钱看,物欲横流,信仰缺失,人文思想界解构传统、解构革命、解构英雄,逃避崇高,我是流氓我怕谁?社会价值观混乱程度无以复加。西方思想的潘多拉盒子打开后,群魔乱舞,泥沙俱下,歌厅、舞吧、旗牌室、吸毒、包二奶等等社会乱象,使得庸俗、低俗、粗俗之风日盛一日。作为中国作协会员的明生,早年曾经做过多年记者、编辑,在下乡采访中,在机关浮沉中,体会比一般人更深。于是,他焦虑,他思考,早期的作品主要揭露矛盾,反思社会,如社会问题长篇报告文学《醒来吧,晋西北》,后来又推出散文集《爱的荒原》,文集《走过荒原》……单从这些题目就可看出,明生其实一直有着一个对当代社会认知的“荒原情节”。
    这种荒原情节,显示出明生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入世焦虑。现代书籍解决不了这种焦虑,西方文化、西化思想解决不了这种焦虑,于是明生走进了传统,研究儒、释、道,从中国古老文化中寻求解决焦虑的药方,并在工作生活中践行。从《老子西行》、《佛道人生》系列作品中,从他近年来在大学、机关的“儒释道与中国传统文化”主题演讲中可以看出,在道家那里,他看到了清静无为,贵虚放达;在儒家那里,他看到了和而不同、为而不恃;在佛家那里他看到了性空理空、禅定随缘。即使做不到以儒释道救世,至少可以修身养性,提出人类必须循道而行,最终归宿是:回归自然,返璞归真。
     读完《老子西行》的所有文章,可以看出,明生走进传统文化,是有其思想渊源的,除了前面所说的荒原情节外,这本集子里第二部分“守望家园”是反思生态问题的,《村殇》、《乡村哲学》(《中华散文》2001年第3期、10期)等散文作品中也可看出轨迹。他在城市的楼笋中《仰望云天》看到天空生锈,大地污染,城市鲸吞乡村,田园风光失色,生他养他的一个山青水秀,狐狼出没的小山村,在人类文明演进中成为废墟(《村殇》);他所热爱的黄河边原始村落,无奈成为人类栖居的最后一个标本(《醉卧远村》)……,他悲叹,他恸哭,他呐喊生态危机向人类敲响了警钟!
    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中国人,尤其是从农村走出来的知识分子来说,那是深入骨髓的,即使你接受了多年西方思想,即使你留了洋,受了多年西化教育,当你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你还是会回到中国传统文化上来,鲁迅、郭沫若、闻一多最后不是都走回来了吗?今天的中国不是走回来了吗?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儒释道三教归一更是使人受益无穷。可惜的是,从五四以来到文化大革命,因中国社会变革需要西方文化,而对传统文化不断否定、抹黑,再加1949年以来的俄化、西化教育制度的冲击和近三十年来经济大潮中西化思潮的日甚一日,很少有人去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国学大师一个个逐渐离世,大师不再,国学衰微,令人扼腕。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明生从儒释道中寻根,追求中华文化精神的文化散文就尤其显得难能可贵。
    读完《老子西行》后的又一个印象是,明生不仅熟读儒释道经典,在儒释道等传统文化中找到了“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的精神家园,同时使他从儒释道经典的学习中,无形中形成了自己散文的独特风格,如他散文中不时出现的神游方外,与古人对话,显然是受了庄子的影响,而格言式的议论又可看出《论语》、《道德经》的影响。而儒家语言的真实、朴实文风,老子语言的辩证色彩,庄子语言的汪洋恣肆也都可在他的散文中找到影响的痕迹。这对于明生来说,可说是一种意外的收获吧!
 
编辑:保德四中校委会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保德县第四中学 特此声明。